该建筑坐落于睦南道和香港路拐角处。由我国著名的建筑师沈理源设计。该楼东、南两面均抵马场道,西临香港路,北沿睦南道。占地面积650平方米,建筑面积1330平方米。为一座三层砖木结构,英格兰庭院式楼房,是一座砖木结构三层楼房,外檐采用外露式人字屋架,大坡度多层式屋顶,错落有致。楼内设客厅、书房、餐厅、卧室等,装修考究,是一座典型的英国乡村别墅式的高级住宅楼。建筑现状良好。
睦南道这条路,住着张作霖四位夫人
睦南道上的小洋楼故事从11号的许氏旧居开始。许氏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“东北王”张作霖的四夫人。众所周知,大军阀张作霖一生有过六位夫人,这六位夫人中,除早逝的原配赵氏和三夫人戴氏外,其余四位夫人都曾居住在天津,而她们在天津居住的地点,都在睦南道上。
“妻妾成群”、“儿孙满堂”两个成语是一代枭雄张作霖家事的最真实写照。尽管张作霖几位夫人的居所现在只剩下“许氏旧居”一座,但仍可以让我们从这里开始,了解一段关于张作霖生前身后,他自己,以及这个大家庭的悲欢离合。
四个夫人,三处居所
去年热映的电影《南京!南京!》中,有一段在“拉贝办公室”里的戏,片中上万南京难民聚集在这个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国际安全区内,这段戏的拍摄场地就是睦南道11号的“许氏旧居”。拍摄过后,该片的一位演员秦岚在博客中写道:“原来我们的拍摄场地竟然是张作霖姨太太居住过的地方。”
其实,张作霖姨太太居住的地方不止11号这一处。据风貌建筑专家金彭育介绍,在睦南道和桂林路拐角处,曾有一幢现代风格、白色混水墙面的小洋楼,门牌为睦南道57号,是张作霖五姨太张寿懿(也称“寿夫人”)的故居。张作霖也曾在这居住过。这座楼2005年由于破损已经拆除。
岳钦尧的外婆即张作霖的二夫人卢氏。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他的外婆便带着两个女儿张怀英和张怀卿来到天津,先住在赤峰道,后来就搬到睦南道的一个胡同里,一直到去世,卢夫人始终生活在天津。
尽管都是张作霖的夫人,但几位太太的生活却“各自为政”,在东北的大帅府时,尽管生活在一起,但彼此之间并无太多往来,自张作霖去世后,各房太太陆续来到天津,更是各自过活,没有交集。
但唯独六太太马岳清(也称“马夫人”或“岳姑娘”)是个例外。据说,张作霖死时,马夫人只有23岁,她把自己完全交给了五太太寿夫人。所以在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她寸步不离地跟随寿夫人,先是到天津,以后又从天津转沪离港赴台湾,一直与寿夫人居住在一起。l966年寿夫人去世,她才独自孀居。
二夫人卢氏:善良女人的平淡生活
作为外孙,岳钦尧与外婆卢寿萱一起生活了很多年。据说“她就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旧社会的女人,温和善良,又顺从软弱。因为张作霖的原配赵夫人死得早,她就把赵夫人的三个孩子张学良姐弟视如己出,张学良姐弟都是她带大的,就连张学良当初与于凤至相亲,都是外婆带着去的。”张家后人告诉记者,张作霖各房姨太太来天津后,由张学良做总管,定期支付给她们生活费,但在1936年“西安事变”后,张学良被幽禁,各房的生活也没有了依靠,卢氏就一直和她的女儿生活在一起,过着平淡的生活。
卢夫人出生在一个乡村塾师的家庭中。因为她有一位饱读诗书、满腹经纶的父亲,从他那里她受到了读和写的基础训练,这使得她那与生俱有的端庄、娴静的气质中,又增添了几分魅人的风雅。偶然被张作霖看中,最终嫁进了张家。
卢氏进门后,没有一般宠妾的那种傲慢,对长房赵氏也有尊有让,深得赵氏的信赖。赵氏病危期间,一天曾拉着卢氏的手说:“好妹妹,我怕是不行了,学良他们可就托给你了。”卢氏含泪点点头。从此,卢夫人便担当起做母亲的责任。
四夫人许氏: 寂寞岁月女儿相伴
睦南道上的许氏旧居是张作霖以四夫人的名义购置的私人住宅,他来津后经常居住的地方,这里也成为张作霖来天津处理公务时的居所。
房子盖好还不到两年,皇姑屯的一声巨响将张作霖带到了另一个世界。1931年,“九一八事变”前,经历丧夫之痛的许夫人带着所生子女离开沈阳大帅府,来到天津生活。于是,睦南道的这栋小楼不再是别墅,而成为许夫人名正言顺的家。
许氏搬到天津后,陪伴她住在这里的,是她的小女儿、张学良的五妹张怀曦。在天津的这栋小洋楼里,怀曦和母亲相依为命,陪伴母亲度过了那段寂寞的岁月。1937年“七七”事变后,怀曦到美国华盛顿工作,母亲许夫人思念女儿,也随之到了美国,直到新中国成立后,许夫人才只身回国定居。
许氏名叫许澍旸,出生在河北省宛平县的一个乡村铁匠之家。被张作霖强娶进门后,先后生下了学曾和学思两个儿子。许夫人处事颇有见地,教子有方,在帅府内外是有口皆碑的。
五夫人寿氏: 精明干练宠爱一身
在张作霖的六位夫人中,五太太寿氏是最受宠的一个。寿夫人名叫寿懿,系黑龙江将军寿山的一个外室王姓女子所生,她从小聪明伶俐,谈吐可人,在东北的大帅府里,她是张作霖最宠爱的一位夫人。
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寿夫人移居天津。跟随她而来的还有六夫人马氏。据说,马氏是个性格内向的女人。住进帅府以后,除张作霖和寿夫人外,她很少接触其他人。夫人本来对她是心存芥蒂的,可后来发现这女孩极柔顺、单纯,嘴里又很少“鸡零狗碎”、飞短流长,就解除了戒备,并且对她还格外照顾、谦让。 马氏从内心感激这位夫人对她的关怀、体贴,时时称她为“好姐姐”。一来二去,她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了。张作霖死后,岳姑娘一直跟随寿夫人,形影不离,个中缘由不言自明。
张作霖共六位夫人,三姨太何故要削发为尼:
张作霖(1875年3月19日-1928年6月4日),字雨亭,汉族,奉天省海城县小洼村人。北洋军奉系首领张作霖,作为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个最高权力者,权位显赫。他前后共娶有六房妻妾。
三姨太戴氏原是辽宁省北镇县捕盗班头的儿媳,貌极美。张作霖一见倾心,委托辽西名士杜泮林设计说情,以求原夫同意。后终以官势威胁和重金诱惑手段,迫使戴氏原夫忍痛割爱。1910年,张作霖驻守辽宁西北部的通辽、洮南一带,领兵外出追剿敌人时,曾派所部巡防营文案陶历卿先回洮南料理一切。当时戴氏正住在洮南,她恃宠而骄,对当地的食宿不称心,认为是陶历卿照顾不周,打算对其当面申斥。戴氏刚一发作,陶历卿也火了,当即把一碗饭朝她身上泼去。于是,待张作霖从前线回来以后。戴氏便寻死觅活,要求张作霖一定为她出气。陶历卿主动向张作霖表示,自己的脾气不好,不便在这里再干下去了。可是张作霖反而安慰陶历卿说:“你把我张作霖当个什么人?她年轻,闹就闹吧!没有什么关系,我们的事情要紧。”他对陶历卿一直委以重任,信任如初。
辛亥革命后,张作霖率军进入沈阳,几年后当上奉天督军,成为一省最高领导。戴氏有一胞弟在帅府当警卫,晚上外出游荡,用短枪连射路灯作为游戏,结果一条马路的路灯全被击灭。电灯公司发觉后向帅府禀报。
张作霖立即命令卫队长将其内弟戴某枪毙。卫队长以戴某是张作霖之至亲,罪不至于死为由,暂时将其禁闭起来。几天过去了,戴氏趁张作霖高兴的时候,为弟弟求情。张作霖方才知晓戴某还活在世上,极为震怒,对卫队长说:“你不服从我的命令,实在可恨,倘不立即枪毙他,我就立即枪毙你。”
事后,张作霖对戴氏说:“我杀你弟弟,实在是迫不得已!我不能徇私亲戚以辜负家乡父老,那还有什么脸面治理政务呢?”戴氏终在不胜悲痛之下,与张作霖决裂,削发为尼,离家进入佛门。
评论